法币改革 日本侵华战争的导火索
“四大家族”因分赃不均,打闹不断,而市面上的⽩银风

却在继续蔓延,国民府政开征⽩银出口税后,⽩银走私⽇益猖獗。这时蒋介石才认清国美的⽩银政策,目标直指国中。国中采用银本位,而⽩银的定价权却被国美人牢牢地攥在手里。银价暴涨,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得蒋介石不得不考虑进行币制改⾰了。
此时,美、英、⽇早已为夺取国中货币的控制权,展开了

烈的较量。
⽇本侵占国中东北,正在扩张在华北的势力。在“天羽声明”中,⽇本提出对东亚和国中有“特殊的责任”其他各国不经⽇本同意不得

手国中事务,国中俨然已成为⽇本的盘中大餐。英国在国中拥有最多的投资和最大的商业利益,面对从前“江湖小弟”的⽇本的咄咄

人,大英帝国岂能咽得下这口气?只不过欧洲的纳粹德国对大英帝国的

力越来越大,有心收拾⽇本,可明显实力不逮。
唯一有实力、有动机、有手段收拾⽇本的就是国美,而⽇本最担心、最惧怕和最无奈的也是国美。国美控制着⽇本的石油和钢铁命脉,只要手紧一紧,⽇本就立刻呼

困难。国美引而不发的主要原因,就是想坐山观虎斗。一方面希望借德国之手,除掉霸权路上最大的障°英国和苏联,同时还不想做恶人,等英德苏三強几败俱伤时,再出手一把定乾坤。另一方面,则希望⽇本深陷国中的泥潭,大大消耗⽇本的实力,最终再予以致命的一击。到那时,环顾世界的主要列強,英法德⽇苏強国均已遭受重创,还有谁能与国美叫板?
被经济衰退

得透不过气的国民府政,只得向国美表示,愿以⽩银出售国美,放弃银本位,但国美人表面上的态度相当冷淡,他们是在等待杀价的更好时机。国民府政又去央求汇丰、渣打行银的对华款贷,宋子文主持筹借外债,向汇丰行银提出款贷2000万英磅,在力主对华采取“积极”外

政策的英国财政界的督促下,英国表示同意“有条件”款贷给国中。在这一轮的较量中,国美比英国更老辣。
英国府政令英国驻华馆使代理商务参赞乔治,向孔祥熙、宋子文转达英国的条件:可以款贷,但国中未来的法币,必须脫离银本位,并与英镑汇率挂钩。
同时英国建议⽇、美、法等国共同召开际国金融会议,讨论对国中
府政进行“集体援助”【13】英国明⽩,没有国美与⽇本的参与,恐怕这两位会暗下毒手,破坏大英帝国的美事,最佳情况是,在英国的主导下,各国听英国的安排,一旦国中法币与英镑绑定后,大家要共同捧个场。在这个问题上,英国人显然太天真了。
虽然法国表示愿意与英国合作,这是因为法国面对发誓报仇雪恨的纳粹德国,不得不依赖英国的支持。但⽇本方面断然拒绝这一倡议,国美则采取“观望态度”国美怕英国一旦主导国中的币制改⾰,将控制国中的财政金融,最后决定不派代表到会讨论。英国一看没人捧场,于是宣布派府政首席财政顾问李兹·罗斯访华,为国中的币制改⾰“献计献策”【14】罗斯出发前希望到国美先“勾兑”一把,国美
府政却不愿邀请他到华盛顿逗留,他只好去了⽇本。罗斯到⽇本是希望促成英⽇合作,他和⽇本广田外相会谈时提议,如果“満洲国”能够向国民府政

纳关税,那么英国可以从中斡旋,让国民府政承认“満洲国”而満洲问题如果解决,⽇中在华北问题上的纠纷也就

刃而解了。如果国民府政的关税中增加了満洲关税,那么国民府政
款贷的担保能力也将随之加強,这样将稳定国中的货币,英⽇对华贸易将得以有效保护,这岂不是大家都有好处的结果吗?如果币制改⾰成功,贸易会随之得到发展,到时候⽇本将是受益最多的家国。
⽇本人心里非常来气,罗斯竟然把自己当三岁的孩子戏耍!“満洲国”早已是囊中之物,罗斯竟然要拿⽇本损失的満洲关税,来帮英国在蒋介石面前卖人情?简直岂有此理!更可气的是,罗斯竟然用区区贸易的小恩小惠,来

换⽇本放弃控制国中货币发行的大巨利益?⽇本人被气得七窍生烟。
最后,⽇美都不配合,英国只有自己上阵了。罗斯以⾼级顾问的⾝份于1935年9月到达国中,表示来华一个“重要职责”便是调查在国中管理通货是否可行。
他和英国财政部的帕齐,以及荷兰行银的罗利斯进行了这一“研究”正如所料,与当时⽇本的看法相反,他们得出了“相当可行”的结论。“研究”发现,虽然华北的⽩银运输受到“⼲扰”但是已有大量⽩银集中到了海上和南京的国民府政
行银,因此实施管理通货制度,有⾜够的⽩银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从而保证通货的稳定。所以英国认为,可以为国中提供款贷,并促成币制改⾰。
后来,据钱币司司长戴铭礼回忆,他奉命由南京赶到海上,参与拟订币制改⾰布告的文字工作。方案的主要內容是从英文稿译成中文,对于方案第六条条文·译总是不妥贴,宋子文最后说:“只要说清由央中
行银、国中
行银、

通行银无限制买卖外汇即可,其余不必多言。”其实这句话的“技术含量”相当⾼,表明蒋介石在平衡各国的过程中,也希望谋求利益最大化。财政部币制改⾰布告的拟稿工作到夜午完成,工作人员再赶到孔祥熙的住所,由孔祥熙签字后连夜发出。【15】可叹的是,堂堂南京国民府政的最重要的货币改⾰文件,都是由英国人来起草的,这样的府政,哪里谈得上有货币立独的可能?
1935年11月4⽇,国民府政公布法币政策,规定央中
行银、国中
行银、

通行银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即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止银元在市面流通,限令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蔵的⽩银、银元

由央中
行银收兑。孔祥熙和李兹·罗斯经过多次“秘密筹划”最终确定法币对英镑汇率,法币1元兑换英镑1先令2便士半,这样法币就同英镑通过汇率联系起来。
国中的法币从这一天起变成了外国货币的附庸。
蒋介石与英国达成的“货币共识”中,汇丰行银是个关键因素。当国中发生⽩银风

时,只有汇丰行银有实力来维持海上的市面,它在国中金融市场举⾜轻重的地位和庞大的资金力量,令《汇丰史》的作者都

叹道:“汇丰行银能使一个大国的货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稳定,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16】币制改⾰后,遵照英皇的敕令,汇丰行银带头把库存的数千万银元移

给国民府政的央中
行银,换取国中的纸币法币,渣打等行银也马上无条件答应

出⽩银,同时对币制改⾰表示拥护。【17】英国驻国中公使对英国侨民发了一个通告说:“凡住在国中之境內英籍法人或个人,如以现银偿还全部或一部之债务者,应以违法论。”⽩银国有化使国民府政取得⽩银约三亿元,南京府政再把大量⽩银运到伦敦出售换成英镑存在英国作为准备金,以维持法币的稳定。最初,国民府政存在英格兰行银的法币准备金约2500万英镑。
法币的英镑化,极大地刺

了⽇本的神经。英国公然挑战⽇本的势力范围,法币的英镑化,意味着中英之间的同盟已在货币层面完全锁定,⽇本与英国的决裂将难以避免。同时,⽇本开始加紧对国中华北的略侵扩张。既然法币⽇元化已成泡影,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蒋介石为了平息⽇本方面的愤怒,也要拿出个“

代”财政部发表币制改⾰的同一天,国民府政行政院正式同意袁良“主动”辞去北平市长市的职务,同时废除北平军事委员会分会。这两件事,都是⽇本华北驻屯军向华北的中方员官提出的要求。蒋介石采取了低姿态,満⾜了⽇方的要求,希望能够缓和⽇本方面的

力。但⽇本却不买账,关东军和⽇本华北驻屯军的意见认为,实施币制改⾰会使华北经济枯竭,英国将会在经济上控制整个国中。这促使土肥原少将提出了有关方针:“让华北在经济上与南京权政一刀两断。”
同时⽇本驻华馆使武官矶⾕廉价发表声明,断然拒绝将华北地区的现银南运,反对币制改⾰。【18】⽇本外务省发话,指责此项币制改⾰的矛头直指⽇本。⽇本在北平指使浪人和流氓,在市场上用外币购货,若店铺用法币找零钱,则声称不能兑现而強行拒绝。如此往复,致使各家商号不敢再接受法币。一时间,华北地区人心惶惶。到抗战爆发,⽇本⼲脆开始自己动手“DIY”法币假钞了,把假法币倒过来换成外汇,再采购物资。
⽇本印制假币,是由⽇军参谋部的山本宪蔵负责。此人年轻的时候就梦想着制造假币,终于在国民府政的法币上圆了少年时代的“假币梦”起初山本选中了5元法币,印刷了几十万元,然而当这批假币运到国中时,却传来一个“噩耗”这种5元面值的法币在国中已经作废了,山本的第一次行动,惨遭失败,估计是他当时太

动了,事先也没打听清楚。
后来,他终于伪造成功了国中农民行银的低面值假币,并从国中购买了大量的物资。“二战”中,德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截获了一艘国美商船,查获了国美造币公司为国中

通行银印刷的10亿元法币半成品,上面只缺号码和符号。⽇本购得这批半成品后,终于掌握了法币印刷的全部秘密,⽇本前后共制造假法币40亿元之多。
蒋介石试图通过争取英美来制衡⽇本,并专门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去研究国中的币制改⾰,将国中币制改⾰问题纳⼊“国防设计”之中。这说明蒋介石在考虑法币改⾰方案的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向英美靠拢、防范⽇本的意图。
正是在对华货币控制权争夺中,连续失利的⽇本人“气急败坏”进而速加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可以说,法币改⾰成为了⽇本侵华战争的导火索!
M.baNiAnXS.cC